“九一三”事件,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,其中仍有很多谜团待解,其中之一就是失事飞机上黑匣子的下落,当年我国派出的人员,并没找到黑匣子,但是39年后,却有一个美国教授说出了黑匣子的下落和内容。
等人乘坐的是一架英制三叉戟256号飞机,我国当时与英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,这架飞机是从巴基斯坦引入的,一共引入了4架三叉戟飞机,乘坐这的256是这里面最先进的一架。其黑匣子中的事故记录器,是一个金属制作的圆形物体,位于飞机尾部。这个黑匣子所用的金属,是能耐高温的特殊金属,一般的起火都不会将其烧毁。座机是1971年9月13日1点55分飞越中蒙边境的,如果黑匣子正常工作的话,基本上可以把飞机在蒙古国境内飞行时,驾驶舱内的情况做还原。
座机坠毁时,飞机腹部与地面高速摩擦,油料被点燃起火爆炸,三叉戟飞机的钢铁之躯瞬间被撕得粉碎。现场留下了长达200米的燃烧区。飞机残片则散落在焦黑色的燃烧区内,燃烧区南端,离飞机头部只有约50米的范围内,是机上9名人员的遗体,全部遇难。
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,整个飞机残骸惨不忍睹,大部分都散架或烧毁了,但幸运的是,飞机的尾部则保存相对完好,顺着飞机迫降的方向能够准确的看出,尾部是倒向左侧的,从机尾的右侧可以明显的看到“256”几个数字,以及垂直尾翼上的五星红旗。
因此,种种迹象说明,安装在飞机尾部的黑匣子,应该是可以存下来的。但是,据中国驻蒙古使馆工作人员孙一先事后回忆,当他随同驻蒙古大使许文益前往坠机现场的时候,距离坠机时间已逝去两天半了,飞机头部的外壳已经被烧毁,前舱设备架子上放着的一些重要仪器,这些仪器也被大火烧的变了形,甚至粉碎。
他们在现场进行了仔细的查看并搜索,却唯独未曾发现黑匣子。有一个疑点值得怀疑,那就是使馆工作人员在现场,意外发现了有许多像电线之类的东西,这么多东西杂乱地挂在飞机尾部的下端。令人奇怪的是,在这样的大火中,飞机机身都被烧毁了,而这么细的电线一样的东西,怎会是完好无损的存下来,早就应该被烧化了才对。
因此,他们判断,这么多东西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飞机坠毁后,被人为加上去的。那就更奇怪了,是什么人抢先一步到达了这里呢?最有可能的,就是苏联的克格勃,飞机的黑匣子,很可能被苏联人拿走了。
据蒙古国一位叫做达希达瓦的专家,曾经出过一本书,也坚持这样的观点。书中称,1971年9月15日上午,一伙“苏联专家”乘米8直升机,从赤塔起飞,来到坠机现场,他们抢先拿到了黑匣子。从法律上讲,这个黑匣子不管谁拿到,都应交还给中国,如果有蒙古拿着也可以,反正不应该归苏联所有,但是,当时苏联对蒙古国的控制很厉害,苏联的克格勃能量也很大,在场的蒙古国相关人士,不敢阻止,只能任由苏联人将黑匣子带走。
等到我方工作人员赶去的时候,这些所谓的“苏联专家”们已经走了,飞机尾部的那些像电线一样的东西,很可能就是他们起吊飞机尾部寻找黑匣子的时候留下来的,走的过于仓促而忘记将这些电线取下来。
当时,蒙古方面一直找各种理由,故意推迟我方使馆人员所乘坐飞机前往现场的时间,甚至在9月15号当天上午,蒙方还借口天气原因,飞机无法起飞,其实,这很有很大的可能是在为苏联方面争取时间。在我方人员据理力争的情况下,9月15日下午,我方人员终于赶到现场,但此时已经是飞机坠毁两天半以后的事情了。
但是,从那以后,苏联方面对此一直三缄其口,直到苏联解体,都没有相关方面的情报流出。39年后,突然有一位美国教授,声称他拿到了座机坠毁前黑匣子中的5分钟录音,并将内容公布了出来,一时间引发巨大的争议。
有消息称,根据这个教授公布的内容,在当时的分级上,全程都没有发话,只有林立果与工作人员的声音。最初林立果问几点了,刘沛丰告诉他,现在是半夜2点27分,林立果又问,飞机到了哪里?驾驶员潘景寅最初说是在湖南,之后马上又改口,说还有半小时就到广东了。
林立果听出不对劲,他之前就在空军工作,对飞机的驾驶时间和路线很熟悉,按照他计算的时间,现在不应该在这一个位置。他马上质问潘景寅,为什么没有往南飞?之后就是一段称一场嘈杂的声响,再就是死一般的寂静。
这段录音曝光后,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为什么林立果说要去南方,而不是北方的苏联?他口中的南方是指哪里?台湾吗?蒋介石集团正在台湾与大陆对峙,除此之外,实在想不出林立果口中的南方还会是哪里。
由于这位美国教授公布的录音并不符合常理,而且俄罗斯方面并未承认有这个黑匣子,因此,多半能确定的是,这位教授所谓的录音是假的。
但是真正的黑匣子在哪里,至今仍是个谜。还有一种说法,就是黑匣子被苏联拿走后进行了分析,但遗憾的是,黑匣子遭到了破坏,因此苏联人并没取得录音,所以几十年过去了,他们一直都没有承认这一点。
因为黑匣子下落不明,飞机坠毁前几十分钟,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?有没有开枪?到底准备去哪里?这些谜团仍待解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头部受伤,韩国客机事故中一幸存空乘恢复意识:感觉到地面的冲击力,后就没了记忆
收官2024!斯洛特带利物浦45分+45球+28净胜球多项数据领跑英超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政策刺激3C、家电需求释放 2025年“以旧换新”乘数效应能否持续?年终盘点